第(3/3)页 以人心影响天意,同时天意也会影响人心。 就好似一拳打开敌也痛,手也痛,变化从来都是相对的。 绝对不会说是自身恒古不变,只是身上加持的一个所谓大势相随的状态。 “道韵”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固化本能,自身因“道韵”而神感天地,天地也会以“道韵”而改易自身。 这并非是说改变、变化不好。 有所变化,有所影响都没什么,只要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就行。 以肉拳锤打木桩,木桩痛不痛不知道,但手肯定是痛的,但在这种痛苦的过程中却可以变得更加强壮。 “道韵”所带来的改变就是这种有益的变化。 “道韵”本身便是以身合道的一种表现,无时无刻都与自然相合,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势。 因而必然也会被那自然、大势所“携裹”,会让其自身的行为更加近于道。 虽然张宝仁以混沌庆云遮蔽了“道韵”带来的影响,但是他只能遮住表面的异象,其本身之能却不容置疑的存在着。 在「六甲奇门」大成以来,他的身上就一直在进行着一种悄无声息,差点就感觉不到的改造。 并非是如同别的神通那样直接作用于身体上的改造,而是对于行为习惯的改易。 这种变化并不明显,也不剧烈,但是却涵盖方方面面。 行走坐卧修行…这些日常的行为和以前慢慢有了些许差别。 变的不多只是一点,说是调整也不为错。 但是就这么微毫之差,却让自身更具某种韵味。 经过调整之后的他看起来更加的随意,更加的自然,仿佛多了一抹自然而然的古拙之意。 更加的让人感到舒服了。 “道韵”这个名字还真是没有起错。 细细的回想着这段时间以来的点滴,却是发现在修成此神通之后,与身旁人…也就是两位队友之间在相处好像更加和谐了。 只是因为无论是自己身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变化都太过细微且自然了,却是没有明显的察觉到。 只是积少成多,聚沙成塔,再怎么微弱的变化积累起来,却也会带来明显的反应。 张宝仁身上的这种变化韵味不断地积累,最终在上次任务后,在偶然之间被触及到了一点关键,因为一些特别的感悟爆发了开来。 这就是上次任务间隙所发生的变化的原因。 这使张宝仁不由得想到,如果「六甲奇门」这门神通没有快速大成,而是一点一点的慢慢修炼。 那么必然是自身将自然之理化入行走坐卧的生活本能之中,最终才结出道果,衍生出“道韵”来。 而要是这样,他身上的变化就会更加的细微,更加的悄无声息,更加的不会被察觉… 不过如此却也不会再有现如今的体悟了,也算是一饮一啄。 说回神通。 “道韵”这一状态的具体作用是神感天地,大势随身,同时其还会加持「六甲奇门」其所带来的数门法术的威力。 但是这增益对于各个神通却没有任何影响。 这是「六甲奇门」大成之后张宝仁经过检验而得出的结论,现在看来这个当时的总结却是错的。 “道韵”对于神通也是有所影响的。 只是这影响并非是威力,而在于修行。 修成“道韵”之后,在身行合乎自然的状态下,可使神通修行的速度变得更快。 虽然还远远比不上辅助之法的加持,但也绝对算是一大助益。 毕竟辅助之法固然是好,但说不定就会如同“谛听耳”那样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得。 而直接归于自身的神通则是一成永成的,如果再算上“真我之境”“元神”等一些神通的加持,修行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。 甚至于随着境界的越发高深,或许在未来某一个时候修行神通不需要辅助之法也能轻易成就。 这是一条有别于此前的修行方向,却更让张宝仁在意的康庄大道… 在修行的间隙,张宝仁就这般思维发散的胡思乱想着。 也不刻意苦求一个结果,也不深思哪个问题,想一会儿,发一会呆,再喝几口茶…… 然后无聊了就转悠几圈,看看天地风云,之后又认真了心思,又回到了修行之上… 「元神」运转开来,以超乎所以的速度对耳部进行精细复杂且准确的改造。 肉身和元神之上的耳部依照同样的频率慢慢跳动、蠕动着。 一些微弱无比的符文连带着一些从不可知之处收束而来的特殊力量,一起慢慢的融入到耳部的涡轮之中,让其变得越发真实透彻。 乏时就歇,闲时就练,无聊时看花看月,听风听雨… 在这样的随意下,「地听」这一神通却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