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推开门,一台台数控机床、3D打印机、激光雕刻等加工设备映入眼帘,俨然是一个小型生产车间。 “郭导,这位是?” 只见一位中年男人走了过来,带着防风眼镜,穿一身工装外套,打量着陈河宇,冲郭幡问道。 “山海影视的大老板陈河宇先生,也是《流浪地星》的核心投资人。” 郭幡郑重介绍道。 “陈总,您好,我是希娜工作室的刘程,负责这部电影的道具制作,欢迎莅临指导。” 刘程眼前一亮,这位可是大老板。 打好关系,以后就不会缺订单。 “刘先生你好,过来参观一下,听郭导说,太空电梯的道具是你们制造的,确实厉害。” 陈河宇回道。 环顾屋内的环境,可以看到一些休眠舱,还在加工生产中。 “陈总,太空电梯在另一个拍摄基地。” 刘程见他四处打量,主动解释道。 “老板,还有黑鹰和J20-C战机,都在废弃机场的拍摄地,我们可以下午过去,或者通过实时通讯视频观察。” 郭幡说道。 “不急。” 陈河宇沿着生产车间走了一圈,试玩各种道具,想了想问道:“怎么没看到莫斯人工智能、外骨骼机器人、捕食者无人机和机械臂?” “这些道具由鹏城一家个人工作室负责,老板是个深耕工业设计多年的优秀工程师,包括550系列、数字生命卡和宇航服,都是他一手打造的。” 郭幡推了推眼镜,详细说道。 《流浪地星》上万件拍摄道具,一共找了三家特效道具公司,还剩一家是来自港岛的置景道具大师钟剑涛,承担黑鹰和J20-C战机的制作。 “J20-C战机制作一个1:1的实物道具,还打造了一个驾驶舱工作场景,所有的荧屏、操控设备都是按照真正的飞机工艺制作而成,整个制作周期足足有2个月。 光是人工打造在飞机上的铆钉就用了7-8万个,还为战机配备了供弹车、供油车、液氧车设备……” 郭幡感概道。 为了这部电影,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,剔除三大道具公司,还有旭工、漫步人、未来科技的鼎力支持。 像拍摄现场的大型运输车、机械臂,都是华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旭工的手笔。 一毛钱没花,全靠郭幡化缘而来,只需在电影中植入一个小广告。 为了配合剧组的拍摄,旭工先后投入42款主机设备、6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、61套三维模型、269名工作人员,可谓倾尽全力。 在涂装、设备、人员、物流、现场执行等方面为剧组做好资源配置和后勤保障工作,要是没有多方支持,郭幡早就撂挑子跑路了。 这电影实在太特么难了! 尤其2014年的工业制造工艺,跟上一世的技术水平,还存在8年落差,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力、资金去抹平。 “道具都留着,《流浪地星》我会继续拍下去,绝不是一次性产品。” 陈河宇叮嘱道。 “老板,我明白。” 郭幡微微颔首,内心一阵激动。 这样的超A大作,还能有续集,拍完这部电影,只要不出意外,华语导演圈从此以后,他就有了一席之位。 这种电影带来的声望和地位,是《同桌的你》无法给予的。 “时间不早了,我试试剧组的盒饭味道如何。” 陈河宇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,笑着道。 “老板,要不还是在附近的酒店安排一桌吧?” 郭幡犹豫道。 互联网大会后,陈河宇的身份渐渐曝光,尽管旗下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,但外界对他的猜测,年收入至少在1000亿华币以上,让这种级别的大佬吃剧组盒饭? 他可不敢! “我没那么矫情,以前又不是没吃过。” 陈河宇轻轻一笑,不以为意道。 “是,老板。” 郭幡没再继续争辩,这种事,听老板的即可。 “拍摄《流浪地星》前,我都无法相信,剧组的吃饭问题都能成为一个大难事。 前两个月,拍摄训练基地的剧情时,每天有七八百个群演流动,人数不固定。 午饭怎么处理,新增多少取餐口,扩大多少顶食堂帐篷,怎么排队,如何保持饭菜温度、供应热水等,都是让我头疼的问题。 还好未来科技的技术员,推荐我用莫斯Ai制定计划,才不至于手忙脚乱。” 郭幡领着陈河宇,边走边说道。 人工智能的强大之处,他深刻感受到,《流浪地星》剧组,运用到了莫斯Ai特效处理电影后期,使用莫斯Ai绘画制作概念图和分镜头脚步…… 第(2/3)页